当前位置:广州华医大皮肤病医院 > 体癣 >
体癣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
一、疾病概述
体癣(Tinea corporis)是由皮肤癣菌感染皮肤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部真菌病,常见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等。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、动物或污染物传播,温暖潮湿环境易诱发感染。体癣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,表现为环形或半环形红斑,伴瘙痒,需与湿疹、银屑病等皮肤病鉴别。
二、临床表现
1. 典型皮损:
- 初期为红色丘疹或小水疱,逐渐向周围扩展,中心消退,形成边缘隆起的环形或弧形红斑,表面可有鳞屑。
- 皮损边界清晰,周围可见丘疹、水疱或脓疱,偶有轻度渗出。
2. 伴随症状:
- 瘙痒明显,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,导致局部红肿、疼痛或脓疱。
- 部分患者皮损融合成多环形或地图状,长期反复发作者可能出现色素沉着。
3. 特殊类型:
- 难辨认癣:因误用激素药膏导致皮损不典型,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红斑,易误诊。
- 深部癣:免疫低下者可能出现深部结节或脓肿,称为脓癣。
三、诊断要点
1. 临床检查:根据典型环形皮损、边缘活动性病变及瘙痒症状初步判断。
2. 实验室检查:
- 真菌镜检:刮取皮屑进行氢氧化钾(KOH)涂片,可见菌丝或孢子。
- 真菌培养:明确病原菌种类,指导用药。
四、治疗方法
1. 局部治疗:
- 抗真菌药膏:如联苯苄唑、特比萘芬、酮康唑等,每日1~2次,疗程2~4周。
- 联合用药:合并细菌感染时,可短期使用抗生素软膏(如莫匹罗星)。
2. 系统治疗:
- 适用于皮损广泛、顽固或免疫缺陷者,口服伊曲康唑(200mg/日,连用1~2周)或特比萘芬(250mg/日,连用2~4周)。
3. 辅助措施:
-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。
- 衣物、毛巾需煮沸消毒,避免与他人共用。
五、预防与注意事项
1. 避免接触患病动物或可疑污染物品。
2. 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。
3. 规范用药症状完全消失后1~2周,防止复发。
体癣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,但需注意鉴别诊断和规范用药,减少复发风险。若皮损持续不愈或加重,建议尽早就医调整治疗方案。





